一、成果完成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成果完成人:李爱莲,女,1973年3月生,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包头市优秀教师。负责各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和教研项目10余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过程建模与运行优化控制、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负责各类科研项目6项,发表中文核心及以上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省级奖多项。
成果团队成员:张帅,男,1986年2月生,内蒙古包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学硕士,工程师。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依托现有实验条件二次开发,搭建西门子PLC S7-1200实验平台,为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毕业设计创造更先进的技术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过程建模、运行优化与控制,参与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多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为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创新协会负责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奖多项。
成果团队成员:吕东澔,男,1988年5月生,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及信号处理。主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7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
成果团队成员:刘丕亮,男,1980年11月生,内蒙古包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工业过程控制的研究工作,主持内蒙古高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项,参与完成多项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参与教改项目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承担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网络化PCS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成果团队成员:解韶峰,男,1972年7月生,河北石家庄人,工学硕士,高级实验师。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长期从事工程实际工作,参与的工程管理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地市级奖项;参与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项;参与教育部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多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教研、学术论文多篇。
二、教学成果介绍
针对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不强这一痛点问题,成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OBE理念,组建 “课程群”,采用“三融合、一规范”,分类系统推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体现专业特色,进行了本专业两个专业方向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定位,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了相应能力培养的逻辑层次,从专业整体出发创建了本专业的思政教育体系和专业课程思政链条。并以“微计算机控制课程群”为例,选定“智能小车”为实现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课程群”工程项目为主线,以核心课程改革为突破点,分类改革,系统实施,同时进行了配套考核、评价机制的规范,打造“价值塑造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课程育人、理论夯实与实践演练相融合的全过程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如图1),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化推进。
图1 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成果的创新点:探索实践了一种以顶层设计为起点,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课程群”为单元,分类改革、系统推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创建了一套分层级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固化形成了一套“价值塑造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课程育人、理论夯实与实践演练相融合的全过程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1)顶层设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思路
针对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充分了解现状和学情的基础上,针对本专业“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中的痛点和问题,从专业整体出发,面向“复杂工程问题”,从定位能力培养具体目标→制定能力培养逻辑层次,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系统把控,有效指导整个专业人才能力培养。
(2)提出一种以“课程群”系统推进的能力培养创新模式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以课程为单元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层次性,构建集“理论、技术、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微计算机控制课程群”,选定“智能小车”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以微型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及创新能力,具有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3)创建一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分层级推进“立德树人”
针对所有课程都应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承担育人的作用,融合能力培养逻辑层次,从专业整体出发,创建分层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并按课程类别和课程特色制定了专业课的思政链条,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化推进。
(4)“项目教学法”贯穿“课程群”的分类改革实施
以“课程群”工程项目为主线,按工程项目理论支撑→技术支撑→落地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核心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为突破点,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落地综合实训,分类改革、系统实施。基于专业课程思政链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设计润物细无声渗透思政内容。综合过程性、表现性、结果性进行多元学习效果评价,并规范配套考核、评价与持续反馈机制,推进人才培养及可衡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