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工作  教学制度  人才培养  线上学习平台  校历  文件下载  办事指南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教学成果>>正文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传统冶金工程专业信息化智能化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2-10-18 11:55  

一、成果完成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成果完成人:罗果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5512”领军人才,包头市政协智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绿色炼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工程技术分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炼铁交流》期刊编委。主要从事低碳炼铁与固废资源化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高等学校科研重点项目、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团队项目、山东钢铁(集团)公司项目、包头钢铁(集团)公司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等教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成果团队成员:

 

二、教学成果介绍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冶金工业“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传统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企业智能制造需求。本成果依托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三方联动”培养机制,准确定位了我校冶金工程专业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精专业、懂‘智’造、强实践、重创新”;整合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及冶金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信息化核心课程+智能化案例课程+交叉型实操课程”的“三层次、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了虚实结合、学科交叉、校企联合“三位一体、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与实践了冶金工程专业信息化智能化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对我校乃至全国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教学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路线图

教学成果:

l 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

l 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冶金工程)

l 1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钢铁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l 1门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冶金流程仿真操作)

l 1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炼钢理论与工艺教学团队)

l 1套冶金工程专业信息化智能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l 1个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毕业设计(论文)导师团队(36人组成)

l 1门校级线下一流课程(钢铁冶金原理)

l 1套冶金工艺信息化BIM设计模型

l 1份校外专家教学成果鉴定证书(冶金工程专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革与实践)

l 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中国冶金教育》《全国冶金工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等)

应用成效:

l 83项全国学科竞赛学生获奖(2018-202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等)

l 承办2次全国学科竞赛,参赛3969人(2018年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14家企业和20所高校的87支队伍;2020年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22个省51所高校的589项作品)

l 400名左右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受益(冶金2017 -2020级)

l 2名冶金工程专业教师获奖 (罗果萍、柴轶凡)

l 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冶金工程专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革与实践)

l 2个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关闭窗口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务处 Copyrigh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