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工作  教学制度  人才培养  线上学习平台  校历  文件下载  办事指南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制度>>正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实践育人实施方案
2022-11-25 15:4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我校实践育人工作效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实践育人规律,优化实践育人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健全实践教学制度,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主要内容

积极构建“实践教学、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把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区分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实施分专业、分年级、分层次、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引导指导和督导,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努力培育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奋斗精神。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分门别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构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本科专业实践学分比例要逐渐达到30%以上,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要逐渐达到20%以上。

1.加强实验教学。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适应,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综合设计与工程实际结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基础性实验、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稳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逐步提高开放实验、自选实验比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自制实验设备,鼓励各级各类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2.加强实习实训。根据不同专业教学需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等形式组织开展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类实习(实践)。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协同育人,合作共建专业、实验与实训平台,推动师资与课程等资源共享。将课程思政与实习实践有机融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与教师科研、企业生产或社会实际、学生创新项目的关联度,不断增加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的题目比例,鼓励和支持指导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将项目的相关内容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

(二)系统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兴趣、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劳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1.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日常生活劳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劳动习惯。在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培养良好个人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校园绿化美化、文化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卫生打扫等组织开展劳动,在集体劳动中提升个人生活技能,让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2.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围绕办学特点,将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积极打造“专业+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劳动教育”教育教学模式。

3.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第二课堂、三下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劳动实践育人空间,为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劳动第一线,感受劳动的魅力,在实践中印证、加深对生产劳动的认知与理解。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公益志愿服务,坚持设立劳动月。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主题公益劳动;依托社区、街道、敬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培育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投身公益志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完善创新创业工作的联动协调机制,强化“1+N+1”的创新创业运行平台建设,健全“面向全体、结合专业、梯次递进”的“双创”教育体系。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良好工作环境,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转化创新成果。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最新的理论、技术以及实践等内容,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之一。

1.构建三课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创造性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模拟与实战训练为主。

2.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抓手,整合各类专业创新实验室、主题创新区、创客空间、路演大厅等校内资源,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推动产创融合,鼓励所有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等向师生开放,实现资源有机集成、统筹协调、开放共享。

3.系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活动。以“互联网+”、挑战杯等为抓手,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与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计划地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沙龙及训练营等活动。遴选发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风险投资、企业界和地方创业园区的广泛关注,进行重点孵化。

4.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多措并举筹措资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实践育人工作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由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部门牵头,各学院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形成合力,切实把实践育人要求落到实处。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统筹安排,做好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将实践育人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找准支点,突出重点

各学院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找准各专业实践育人工作的支点,并根据我校各专业实践育人工作具体情况,抓住各专业实践育人建设工作的重点,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做好实践育人工作。

(三)设立经费,强化保障

学校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各学院做好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统筹,保证实践育人活动顺利开展。

(四)加强宣传,增进交流

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推广实践育人成果,不断创新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关闭窗口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务处 Copyright ©2013